11月22日,2025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七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开幕。大赛共有来自全球6个国家和地区近4万人报名参赛,经过选拔后共有近万名选手分线上和线下参加决赛,规模再创新高。
大赛由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遵义市教育体育局合办。
聚光灯下,名为“小琴”的春晚同款机器人与主持人并肩而立,人机协同的开场形式新颖独特,其搭档“小粤”用出色的运动能力和平衡控制技术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舞蹈和武术。
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6个国家和地区,近4万人报名参赛。经过选拔后共有近万名选手分线上和线下参加决赛,规模再创新高。
其中,澳门共有27所学校及单位、近500名选手踊跃参赛,创历届澳门参赛人数新高,贵州省遵义市也特别派出近150人的参赛队伍赴横琴交流竞技。目前,该赛事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赛事之一。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副局长张文骥表示,赛事聚焦AI前沿科技,助力青少年掌握AI技能、认知未来生活场景,为基础设施“硬联通”筑牢人才根基;粤港澳青少年同台竞技,是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有益尝试,为规则机制“软联通”破除跨境壁垒;三地青少年借此机会交流合作、增进友谊,增强对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琴澳居民“心联通”架起沟通桥梁。
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表示,大赛是珠海、横琴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将不断涌现,持续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学生厅厅长陈旭伟表示,这项连续多年举办的大赛已成为三地青少年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大赛能为科普教育和科技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培养更多兼具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优秀创科人才。
本届大赛在往届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置了AI编程及机器人项目、地区特色科技文化项目、创意展示评比、学校艺术社团现场展演、机器人少年说分享会、粤港澳亲子机器人趣味活动等六大核心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AI编程及机器人项目中特别增设了“图形化编程闯关赛”与“Python闯关赛”,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学段参赛选手。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大赛总裁判长张祺介绍,大赛推出人工智能1—5阶分层考核机制,结合教育部人工智能课程教案,针对不同年龄段与能力水平设置差异化赛题。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全新设立了“具身智能AI展区”,集结多款“科技顶流”人型机器人、多足机器人亮相展示,并设立促进亲子协作的“亲子机器人趣味活动”、科技感“打卡点”和“文创主题区”,还有多轮定时互动表演轮番登场,全方位解锁人工智能的无限魅力与未来潜能。
赛场内,结构精巧的工程挑战机器人、外形酷炫的创意展示模型,各类创意作品应有尽有。参赛选手们全神贯注,有的在电脑前快速编写和调试代码,有的则在赛台旁反复校准机器人的传感器与机械结构,不时与队友低声探讨技术细节,展现出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专业素养。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小学五年级学生白尚稷骁曾获得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此次他带着自主设计的智能小车参加了3D人工智能创新创意国防挑战赛。他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大赛,我不仅提升了技术水平,更坚定了我要深耕科技领域,未来为国家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澳门教业中学国际部小学p6d学生陈庭睿和珠海市文园中学初二学生陈泽轩因兴趣相投而相识已久,曾经结伴去杭州参加过机器人比赛,在此次大赛中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与EDR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陈庭睿说:“这次比赛规模很大,赛场气氛紧张。通过比赛不仅能提升技术,也锻炼了沟通能力,积累实战经验。”
“本次比赛规模很大,机器人种类多样,开幕式令人印象深刻,看到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感觉太棒了。”Mohamed Zareen是中东巴林王国创新科技集团CEO,受邀出席此次大赛,他表示人工智能代表着教育的真正未来,紧跟这一趋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