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官方入口今年的 ChinaJoy(下文简称 CJ)依旧人潮汹涌,各大厂商争相展示最新的游戏大作,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逛完今年的各大展台,大概会得出一个结论:AI 在 ToC 端的应用依然很弱。
虽然有一些游戏厂商开始提供 AI 玩法体验,但并没有炸裂的 demo,也没有颠覆性的新玩法,更没有哪个展位让人觉得「这就是游戏的未来」。
但如果把视角从玩家切换到开发者,从展台切换到论坛,从 ToC 切换到 ToB,可能会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在,真正被 AI 改变的是游戏世界了。
不仅仅是游戏体验,而是整个游戏产业的底层架构。AI 正在重塑游戏的开发流程、玩法机制,甚至交互方式。
无论是 CDEC 还是 CGDC,很多的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里都有 AI 的身影——包括 AI+游戏、AI 基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AIGC、AI 视频等主题。
腾讯互娱副总裁余睿超在演讲中提到,生成式 AI 的浪潮正逐渐扩展到体验端,为游戏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腾讯混元最近推出的游戏视觉生成平台,就为设计师提供了一整套 AI 工具包,预计能够将游戏美术创作的效率提升数十倍,
在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的演讲中,她强调,AI 技术的深度赋能正在推动游戏开发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生产力时代转型。
百度智能云的「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了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从文本创作、角色设计到 3D 建模、动画制作,再到代码开发的全流程 AI 协作,提升了游戏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她还提到,百度的 Qianfan-Video 平台通过 AI 驱动的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以及视频编辑功能,全面加速了游戏内容的创作。
字节跳动的一位分享者则在 CGDC 上透露,他们内部已经将 AI 嵌入到 6-7 个关键工作流中,从代码生成、美术资产到任务脚本,全面提效。
更底层的变化在于:AI 正在成为游戏开发的基础设施。一位独立游戏 CEO 告诉极客公园,他们现在 50% 的代码由 AI 生成,3D 资产生成也开始尝试。
在现场我们也看到了 meshy.A 和 tripo 这两款 3D AIGC 工具的展台,前者是今年 CDGC 里赞助商之一,后者今年的存在感也很强,公司 CEO 宋亚宸做了主题演讲,并在演讲中称「Tripo 已经服务了 3.5 万家中小客户、700 多家大客户,还有 300 万海外创作者每天都在使用我们的 3D 大模型」。
在一场圆桌上,VAST 对外合作负责人、生态合作首席代表李颖丽则谈到,通过持续迭代,Tripo 的模型生成效率已大幅提升,现在仅需 10 分钟便可完成 95% 的进度,显著降低了专业与普通用户的创作门槛。
网易互娱 AI 美术负责人张新楠则强调了 AI 在游戏开发中的「快速试错」能力。
在他看来,AI 的最大价值在于以低成本生成大量创意方案,帮助开发者快速筛选最优方向,从而规避了传统开发中因方向错误导致的高成本失败。
Kotoko AI 创始人乔海鑫则聚焦于 AI 如何重构玩家的游戏体验,他提出,通过赋予虚拟角色「主体性」,例如自主社交、记忆演化等功能,AI 能够让玩家感受到与角色共创的沉浸感。
正如我们在 CGDC 所看到的,基于算法的内容生成能力就像一把新的钥匙,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提取内在规律来构建游戏规则与游戏空间,足以解锁游戏世界的无限可能;随着模型参数规模扩大、训练数据量增加,模型可扩展性和可预测性提升,游戏生产有了更好的支撑基础,让游戏从概念到成品的转化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从概念设计到模型生成(如 3D Meshroom 生成模型)、纹理生成(Photoshop 相关)、骨骼动画(如 Sense 辅助)等环节——不再是「用 AI 做点炫酷 demo」,而是把 AI 放入到了游戏的生产流程里。
CJ 逛完一圈——「AI 不是主角,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这一点,和一个月前的 BW 观感几乎一致,我们看到,没有哪个新品类是 AI 生成的,也没有哪个爆款是靠大模型做出来的。
不过,虽然 AI 还没能催生全新的游戏品类,但它已经开始重塑核心玩法。让我们把镜头拉近,可以看到 AI 已经在细节处落地,而且更「工程化」了。
在网易的展台,我们看到《逆水寒》的智能 NPC 系统,不再是「对话树」式的机械互动,而是基于小模型的实时对话与行为生成。你可以和 NPC 聊江湖八卦,他会根据你的历史行为给出不同反应,甚至会「记仇」或「报恩」。
《永劫无间》里的 AI 队友,已经成为玩家游戏中的战斗伙伴,不光能协助玩家进行战斗,自主完成跑图、搜寻物资、参与战斗等战术行动,还能在战斗中提供辅助和救援。同时,它们也能跟玩家聊天交流,为玩家提供情绪价值,陪伴玩家游戏。
通过深度学习海量高手对战数据来精进策略与操作,AI 队友能实时洞察战场局势,解析玩家语音指令,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战斗决策,帮着玩家攻击敌人、寻找装备,再也不怕「猪队友」了?
这种「让虚拟世界更真实」的努力,在《InZOI》里更进一步,整个虚拟世界的运转逻辑由 AI 驱动: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自主找工作、谈恋爱、吵架、搬家,甚至「内卷」。你不再是在「玩一个游戏」,而是在观察一个「数字社会」的演化。
这些尝试的意义在于:AI 不再是外挂,而是游戏机制本身。它让 NPC 从「工具人」变成了「角色」,让玩家从「操控者」变成了「参与者」。
而且,这些系统已经开始工程化落地,是可以真实跑在玩家设备上的功能,且成本可控、体验可用。
很多游戏都有复杂的自定义系统,拿「捏脸」来说,需要拖拽、点击、微调,为了捏出一个满意的角色,花费数小时调整上百个参数是家常便饭。
网易在《逆水寒》手游中引入了语音捏脸系统:你只需描述「我想要一个像李逍遥但眼神更忧郁的角色」,系统就能实时生成并微调。
这背后是交互范式的变化:从图形界面(GUI)到语言界面(LUI)。玩家不再是通过「操作」去控制游戏,而是通过「表达」去影响游戏。
在 express 试玩区,有一个名为《1001 nights》的「AI 原生游戏」,极客公园在现场跟制作人聊到其中的「AI 原生」体现在哪里时,她的回答是:如果没有 AI,这款游戏就做不成。
这是一款基于大模型的故事建造游戏,在云端调用的是智谱大模型。游戏的核心机制是玩家与 AI 驱动的虚拟国王进行对话,玩家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国王提到特定的「武器关键词」(如剑、刃、矛等)。
这些关键词将被 AI 捕捉并转化为游戏中的武器实体。AI 在此充当了故事生成和交互的重要角色,通过生成相应的武器卡牌来推进游戏进程。
游戏中的武器生成是通过调用 AI API 来实现的。根据玩家与国王对话时提供的关键词,AI 会根据上下文生成不同属性的武器卡牌,包括武器的数值、力量以及来源描述。
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游戏中的战斗力和武器效果,体现了 AI 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动态生成的能力。
AI 赋予了玩家更大的自由度。在没有 AI 的情况下,游戏中的互动可能会受到固定对话框的限制,但有了 AI,玩家可以随意探索与国王的对话,AI 根据玩家输入的内容生成不同的故事走向和结果,使得每个玩家的游戏体验都独一无二。
比如「逗逗 AI」,一个游戏陪伴智能体,能实时识别你在玩什么、卡在哪一步,然后调用攻略数据库,用语音陪你「边打边聊」。它不是简单复读攻略,而是能像朋友一样吐槽、鼓励、甚至陪你骂策划。
逗逗 AI 的联合创始人王碧豪说,逗逗 AI 伙伴不仅能够提供攻略性的指导,帮助玩家克服游戏中的难关,还能满足玩家的情绪需求。
AI 在《逗逗 AI》中的应用不仅限于简单的文本对话,王碧豪向极客公园强调了 AI 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它不仅能通过文字感知,还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玩家的情绪和周围环境。
这就让 AI 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玩家的需求,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AI 的情感感知能力,通过记录玩家的行为、情绪和互动,帮助建立一种更加「贴心」的虚拟伙伴关系,进而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游戏体验。
通过逗逗 AI 的陪伴,玩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尤其是在独自游戏时,这种陪伴感显得更为重要。
类似的产品还有 CreateAI 在「AI 创作体验区」展示的《Breath of You》这一为女性用户提供沉浸式 AI 虚拟角色陪伴的 AI 产品。
再比如盛趣和觉觉健康合作的一款「情绪感知头箍」,能实时读取你的脑电信号,调整游戏节奏——你紧张时 NPC 会安慰你,你烦躁时音乐会变舒缓。
这些尝试的意义在于:AI 不再是游戏的「功能」,而是游戏的「语境」。它让游戏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
GPT-4o 推出时,相比于 GPT-4 刚刚推出的时候,tokens 的成本已经下降了 150 倍,并还在以每年 10 倍的速度继续下降。技术成本的指数级下降,正在让 AI 从「可用」走向「好用」,从「好用」走向「必用」。
在今天,AI 已经成为了生产工具、玩法机制、交互方式乃至体验本身。我们还没迎来完全的「AI 原生游戏」的时刻,但已经进入了「AI 改造游戏」的阶段。
ChatGPT 之后,AI 搜索成新战场!Perplexity、秘塔 AI 等狂飙的秘密是什么?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张鹏对话博查搜索 AI 核心团队,一探 AI 搜索背后的隐秘技术,以及背后隐藏的巨大市场。
本周二 20:00,极客公园视频号直播间,一起聊聊 AI 搜索的「新大陆」和「终极游戏」!